創新思路 科學謀劃
爭做全國一流植保裝備創新中心平臺
江蘇省植保裝備創新中心自2019年11月成立以來, 按照“立足江蘇,面向全國,瞄準和吸收國內外先進植保裝備生產技術,研究和開發高技術含量的現代高效植保裝備”的宗旨,圍繞建設、研發、技術融合創一流的總體要求,和智能化、精準化、信息化、無人化的發展目標,積極創新思路,科學謀劃未來,主動加強產學研合作,先后與江蘇大學、南京農業大學、山西省農大等高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,與有關科研院所、農機推廣、植保等部門建立了長期的信息、技術及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機制,為攻克科技難關儲備了雄厚的技術能量。植保裝備創新中心成立十個月,已取得豐碩科技成果。
一是一批研發項目成功實施。成功申報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“深泥腳田適用的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研制---水田自走式植保機械研究開發”項目并已完成、省科技廳重點項目“智能化綠色增效水稻施藥機研發”項目、省農業農村廳“大田蔬菜智能施藥技術與裝備研發”項目、常州市科技局成果轉化(已立項)及金壇區專項獎補資金等。完成了全遙控果園風送機樣機并取得了產品的3C認證;完成了省農村廳全液壓可調輪距四輪驅動四輪轉向遙控植保機(蔬菜專用)樣機及改進,取得了產品的3C認證;完成了省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中開冠式樣機制造和智能配藥、遠程智能控制樣機制造。與豐疆公司共同研發全智能噴桿噴霧植保機已投放市場,得到省農業農村廳的大力支持;與山西農業大學共同研發全遙控小米專用植保機并開展田間試驗;
創新中心成立以來已申報發明專利3項;擬訂《植物保護機械 大田作物噴霧沉積量的測試第1部分:在水平面上的測定》國家標準(第一起草單位)。
二是創新中心基礎設施建設順利開工。為提升創新中心研發能力,提高競爭力,創新中心投資主體天鵝集團首期投入3000多萬建設資金用于建設創新中心研發大樓和生產車間,此工程于2019年11月9號開工建設,現已完成工程建設的60%,預計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。有望在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。
三是完善了創新中心運行機制。明確了創新中心投資主體及管理委員會、張洪程院士工作室、聯盟單位和專家委員會、創新中心內設機構的主要工作職責。同時,加強了研發隊伍力量。
對創新中心下一階段的工作,也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一是注重市場調研。發揮創新中心牽頭作用,了解市場需求、市場行情和產品發展方向,引進、吸收、再創新,改進提升產品性能。
二是注重新品研發。在現有產品的基礎,立足引進、改造、提升、創新,重點從以下5個方面開展研發攻關。
(1)以創新中心為牽頭單位,組織農機裝備生產企業、試驗基地、大學、科研院所等20家單位,針對國內水田、旱田、果園、水產養殖機械除草技術相對落后,目前基本停留在人工、化學除草的水平,對雜草識別、除草機構軌跡控制、水田高精度仿形耕深控制、水田高精度對行駕駛等技術要求進行攻關;
(2)與南機所共同研發雙風送靜電技術,進行實用型靜電噴霧機械的開發與運用。
(3)精準施藥:根據施藥要求和運行速度、實時調整植保機的管路壓力和噴頭流量。
(4)精準混藥:通過電腦可視化操作輸入所需加藥的比例,使用單片機自動化控制,根據所加水的容量自動實現精準混藥,達到高精度的配藥,避免農藥濃度配制不準。
加水精度 加水速度 加藥精度 加藥速度
≤1% 55-65L/min ≤2% 350-800ml/min
(5)噴灑系統控制和北斗定位系統配置與應用,逐步實現無人化操作。全方位實時監視和控制噴霧過程,通過后臺系統的大數據分析對植保機每次工作的時間、速度、壓力、流量、噴灑面積進行統計并數據匯總分析確保單位面積施藥量的一致性,同時可以清晰的了解每次,每周期的施藥壓力、施藥流量、施藥量等工作參數。
三是注重協調創新。發揮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作用,征求對研發產品的建議和意見;加強與江蘇大學、南京農業大學、南京林業大學、山西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聯系,借技發力;激發創新中心現有員工的活力,增強團隊的凝聚力,強化績效考核,形成良好工作氛圍。
四是注重政策扶持與導向。捕捉項目扶持政策,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,及早掌握最新政策信息,扣準主題,優化項目,提高我省農機裝備水平,為農業現代化水平提供支撐。